【每周一文】
“我要拓寬鄉親們增收緻富的渠道,讓隴南的農産品走向各地。”甘肅省隴南市徽縣水陽鎮石灘村婦聯主席梁倩娟曾是一名普通的打工者。10年來,她抓住互聯網發展機遇,開網店、做直播,通過短視頻平台銷售家鄉農産品,讓更多山貨“搭網”出深山。梁倩娟還教授農戶電商帶貨技巧,累計帶動600多戶農戶成為新農人。
梁倩娟的奮鬥故事是我國婦女就業創業的生動縮影。近年來,全國婦聯積極引領婦女參與數字經濟發展,各級婦聯組織帶動一批巾帼電商達人、培育一批電商品牌,幫助50多萬名婦女通過新經濟新業态實現就業增收。如今,我國女性就業人員占比保持在四成以上,互聯網領域創業者中女性占55%,數字貿易、電商、直播等新業态從業者中婦女約占1/3。
人民幸福是最大的人權,發展是實現人民幸福的關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婦女人權保障,促進婦女全面發展,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我國婦女事業實現全方位進步,婦女權益保障取得曆史性成就:
——保障婦女權益的頂層設計日益完善。“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連續寫入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報告,“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保障婦女兒童權益”寫入黨的第三個曆史決議;我國建立了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規在内的全面保障婦女權益法律體系;《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從8個領域提出75項主要目标和93項策略措施,規劃部署婦女發展的目标任務。
——婦女參與國家和經濟文化社會事務管理水平提高。出生在甯夏西海固小山村的馬慧娟,20歲時随着易地扶貧搬遷離開大山。新生活激發了馬慧娟的創作靈感,10多年來,她寫出上百萬字,出版7本書,成為全國人大代表。她創辦“泥土書香”讀書社,教婦女知識。今年10月,馬慧娟來到北京參加中國婦女十三大。“我想激勵和我一樣的農村婦女幹事創業。”馬慧娟堅定地說。
黨的二十大女代表、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女代表和全國政協女委員比例分别比上屆提高2.8個、1.64個和2個百分點,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更加廣泛深入。
——婦女生存發展狀況顯著改善。“好政策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家住吉林省遼源市東豐縣的田華(化名)是一名農村低保家庭婦女,2020年在“兩癌”免費檢查中查出患有宮頸癌。在“吉林省困難家庭婦女‘兩癌’免費醫療救助”項目的支持下,她先後6次接受免費放化療。
如今,我國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婦幼健康高績效的10個國家之一,婦女人均預期壽命超過80歲。農村婦女“兩癌”免費檢查、“母親健康快車”、“母親郵包”、“母親水窖”等項目,讓更多婦女的身心健康狀況得到極大改善。
——婦女平等受教育權得到有效保障。現階段,我國女童平等接受學前教育得到更好保障;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性别差距基本消除;普通高中在校生中女生占比連續7年保持半數以上;高等教育普通、職業本專科和研究生在校生中女生占比均超過男生。
2013年乘“蛟龍”号探海、2017年搭“雪龍”号破冰,讓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唐立梅成為我國首位大洋深潛女科學家、首位同時兼具大洋深潛與南極科考經曆的女科學家。
近年來,全國婦聯聯合科技部等實施科技創新巾帼行動、制定促進女科技工作者發揮更大作用的若幹措施。數據顯示,全國科技工作者中女性占比約為45.8%,女性在科技決策中的參與度不斷提高。
——困境兒童得到關心關愛。今年8月,在河北省邢台市浩盛晴生态小鎮的“暖童心”研學實踐活動中,11名困境兒童和他們的“愛心媽媽”一起參與勞動實踐,共享收獲的喜悅。近年來,邢台市婦聯組織3200多名“愛心媽媽”與社會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及其他困境兒童進行“一對一”“多對一”的關愛幫扶。
各級婦聯組織聚焦關愛特殊困難家庭兒童,依托“愛心媽媽”“鄰家媽媽”等力量,面向留守困境兒童及其家庭提供生活照料、家教指導、情感撫慰、安全教育等關愛服務,自2019年起聯動多個部門集中開展寒暑假期兒童關愛服務活動,目前已開展活動204萬場,結對幫扶留守困境兒童726萬名,服務家長兒童9989萬人次。
一組組數據,标注着廣大婦女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巾帼芳華展現時代風采。新征程上,每一位婦女都是時代的書寫人、追夢的奮鬥者,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各領域的平等權利得到更好實現,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巾帼力量。
來源:人民日報